蒙阴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0986|回复: 0

孙思邈奇人奇事

[复制链接]

982

主题

994

帖子

1273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273
发表于 2013-6-1 14:05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估计大家从历史课本上都知道孙思邈是个名医,但其他的不甚了了, 下面来介绍仙医孙思邈的生平和与龙有关的一些记载。

 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,公元541年-682年。他七岁开始读书,每天能记诵一千多字。在二十岁左右时,就很善论庄子、老子和诸子各家学说,同时也喜欢佛道经典。当时的洛阳总管见了孙思邈后感叹地说:“这真是圣童啊。但可惜他的才器过于宏大,在他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低小位置上是很难发挥作用的”。

  在周宣帝时(公元579年),正是王室内部的多事之秋,孙思邈到太白山隐居。在隋文帝辅政之时,征聘他去作当时最高学府国子学中的教授之官“国子博士”,他声称有病而不去出任该官职。他对自己周围比较亲近的人说:“五十年后,就有圣人出现,我才会出来帮助他作一些济世救人的事情。”

  果然,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(公元627年),便把他召到京都长安去。他的容貌看上去如此年轻,唐太宗禁不住大为赞叹的说:“我本来就知道,有道之人是值得尊重的。至于羡门和广成子这些仙人的事迹,绝不是人们虚妄之言啊!”

  唐太宗又要授予他爵位,他坚决推辞了。(公元659年)唐高宗召见他,授他“谏议大夫”的官,他又推辞而没有接受。

  因他自己小时候得过“风冷”病,经常看医生,以至于耗尽家资。所以在十八岁时就立志学医,孙思邈在太白山隐居修道时,“炼气养神,求度世之术”。他对医药有长时期的精心研究,且常怀仁慈之心,亲自采制药物,为人治病,以医药助人。作为修道人,他奉行“凡所举动,务行阴德,济物为功”的原则。

  当时的知名人士多曾拜他为师,甘当他的学生。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著名诗人卢照邻在他的《病梨树赋序》中称孙思邈“道合古今,学殚数术”,“推步甲乙,度量乾坤”。他又向孙思邈请教名医治病的道理。孙思邈回答,“善谈天地之变化者,必须参证于人之道;善言人身之病变者,也必须以天地的变化为根据。”又说,“形体有可愈之疾,天地有可消之灾”,但必须“良医导之以药石,救之以针剂;圣人和之以至德,辅之以人事。”他还进一步谈到做人的道理,认为要“胆欲大而心欲小,智欲圆而行欲方。”并且具体的解释说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”,就是说胆大;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是说小心;“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”是智之圆;“不为利回,不为义疚”是说行之方。

  在卢照邻写《病梨树赋序》时,孙思邈已经九十多岁了。但他的眼耳一点也没有衰退的迹象;形体壮盛,神色清朗。当初魏征受皇上诏书编修齐、梁、陈、周、隋五代史的时候,担心会有遗漏,便多次访问孙思邈。孙思邈以口传授,就像眼前亲自看到一样的清楚。

  当时的东台侍郎名叫孙处约,把他的五个儿子带来拜见孙思邈。孙思邈对他们的未来祸福一一预言,后来这些预言都兑现了。甚至还没出生的人,孙思邈也预先知道他的一生中必经的大事。孙思邈这一类奇异事迹非常多。

  永淳元年(公元 682)二月十五日,孙思邈早晨起来沐浴身体,衣冠整齐的端正拱手而坐。他对子孙说:“我为世人所逼,隐于洞府修炼,将升无何之乡,臣于金阙,不能应召往来。”一会儿便辞世而去。他在遗嘱中指示“薄葬”,不用任何殉葬器物,不用猪牛羊牲。孙思邈去世后一个多月,容貌没有改变。把他的尸体放入木棺中去时,轻得就像只有衣服一样,当时的人们都感到奇怪,修道之人则称其“已'尸解'矣”。宋徽宗崇宁二年(公元1103),孙思邈被追封为“妙应真人”,因此后世又称他是“孙真人”。

  说了那么多无关的话题,下面来介绍关于孙思邈与龙的一些记载。

  有一次在行路时,孙思邈看见一个牧童在杀一条小蛇,那蛇已经受伤出血了。孙思邈恳求牧童不要杀它,并脱下自己的衣服来送给牧童,赎救了小蛇。然后又用药物把蛇封裹起来,把它放回到草丛中去。

  一个多月后,孙思邈又外出行走,看见一个白衣少年,仆人和马匹都很壮实,下马来拜见他,并感谢他说: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。孙思邈听后没有介意。少年又再次拜他,并请他骑上另一匹马。两马驰行如飞,到了一处城郭的地方。那里花木繁盛,春景和媚,门庭灿然显赫,人物繁杂,简直就像是君王的住处。原来孙思邈救的小蛇是龙王的儿子,那里就是龙宫的所在“泾阳水府”。

  龙王为报孙思邈救子之恩,临行时要送他许多金珠宝物,但都被孙思邈坚决的推辞了。龙王见他不爱富贵,便叫儿子取出龙宫药方三十首来赠送给他,并告诉他说:“这是真方,可以济世救人”。孙思邈回家后把每一个药方都试用了,发现都有神效。后来孙思邈在撰写自己的方书《千金方》三十卷时,便把龙宫药方分散放在里面。

  迄今为止的后世方剂学家们,在研究《千金方》时都注意到一个事实:《千金方》中的有些方剂,无法用中医已有的理论通过辩证论治的精神去衡量和理解。这一类“奇崛”的方剂中,有些是配伍方法奇怪,与方剂配伍的通常理论不吻合(比如“神丹”);有些则不仅配伍方法超常,而且用药多而繁杂,一方之中寒热温凉气血攻补兼备,简直无法用医理作方剂分析。其实,这些“奇崛”的方剂可能正是龙宫药方,以及孙思邈根据自己对龙宫药方的体悟而仿制的一些方剂。它们与“正常”方剂完全不同,正好鲜明的体现了“儒医”与“道医”在方剂学上的不同源流和认识上的层次差别。

  《太平广记》中还收录了另一个故事,和前文中高僧让龙众降雨的事迹颇为雷同,其实龙鬼灵妖听经求法的事迹很多,不过估计很多人不会相信,大可不必为此争论计较,大家不妨就当作玄异故事听吧 :

  玄照和尚在嵩山白鹊谷修道,操行精严,在出家人中推为首位。他发愿讲授一千遍《法华经》,以利众生。在山中开讲之后,虽然寒暑无常,山路险恶,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。

  当时有三个老头,眉毛胡须全白,相貌与众不同,在那虔诚地听讲。如此听了多日,玄照感到奇怪。忽然有一天,三个老头一大早就来拜谒玄照。他们说:“我们三个弟子,其实是龙,有各自的职务,也很劳苦,已经好几千年了。能听到您的精妙说法,没有什么报答的,也许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去做,我们愿意效微薄之力。”

  玄照:“现在阴阳失调,干旱少雨,国内闹饥荒,你们可以下些雨来拯救天下百姓。这就是贫道的愿望。”

  三个老头说:“聚云下雨,本来是一桩小事。只是关于下雨的禁令绝对严重,不奉上天之命擅自行雨之罪不小,有性命之忧呢!我们试说一个办法,差不多可以成功,不知长老能不能去做?”

  玄照说:“那就说给我听听吧!”

  三个老头道:“少室山的孙思邈处士道高德重,一定能使弟子的灾祸解脱。那就可以马上下雨了。”

  玄照:“贫道知道孙处士在山中,但是不知道他的道行,又怎么能如此呢?”

  三老头:“孙公的仁义,不可估量。仁义之心附着于济世的药方,造福于万代。他的名望已经在天宫里登记入册,实在是个世外高人。如果他能说话相救,保证没有问题。只要长老先与他约好,如果他答应了,立即就依你的话去做。”

  于是他们就把救护的办法告诉了玄照。玄照到孙思邈的住处去,诚恳地拜谒,人情礼数特别谨慎,坐定许久才说:“孙处士以贤德明哲的气度,把济助于苍生为己任,现在极旱,寸苗不长,百姓叫苦不迭,焦渴干枯如此,施用仁哲的时候到了。希望你开恩,救一救天下百姓。”

  孙思邈答:“我没能耐才遁入山野,凭什么功力有助于人呢?如果有什么可以施与百姓,保证不会吝惜。”

  玄照:“贫道昨天遇到三条龙,让他们 下点雨,他们都说,不奉天帝的命令擅自行雨,杀头之罪不轻,只有孙处士德高功大,能把他们救下来。我特意来表示心愿,请处士斟酌。”

  孙思邈:“只要可以办到,我没什么顾惜的。”

  玄照:“下雨之后,三条龙逃避罪责,投到处士居所后边的池子里隐蔽。当有异人来捕捉他们的时候,处士向来人说明白,把他打发走,三条龙就会免罪。”

  孙思邈答应下来。玄照回山,在路上遇到三个老头,玄照就把孙思邈的意思告诉了他们。他们约好一天一夜,如期下雨,淋淋洒洒,滋润千里。第二天玄照来谒见孙思邈,说话之间,有一个样子奇特的人,直接来到后边的池畔,嘟嘟囔囔地念起咒语,一会儿,池水结冰,立刻有二苍一白三只水獭从池中出来。那人就用赤色绳索把三只水獭捆绑起来,要带走。孙思邈上前招呼道:“这三个东西的罪,就是处死也是应该的。但是他们昨天擅自下雨,是我让他们干的,希望饶过他们,并请代我向天帝求请,不要责罚他们了。”

  那人听了这些话,便解开绳索把他们放了,自己提着绳索离去。过了一会儿,三个老头向孙思邈致谢,不知如何酬谢他。孙思邈说:“我住在山谷之中,用不着什么东西,不需要报答。”

  三个老头回身又拜见玄照,要为他效力。玄照答:“住在山中,一个是吃,一个是穿,此外什么也不需要,不用什么报酬。”经不住三个老头再三要求,玄照便说:“前山挡路,来往很不方便,你们可以把它搬走吗?”三个老头说:“这是一件小事,只要别怪怨风雷太大就行,马上就可以办。这天晚上,雷霆大作,狂风四起,到了早晨才风停雨住。寺前的小土山没了,豁然开朗,数里平坦。三个老头又来,叩谢而去。

  孙思邈的德行最高,不图他们报答,尤其令人敬佩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蒙阴家园

QQ|小黑屋|Archiver|蒙阴家园

GMT+8, 2024-3-28 20:57 , Processed in 0.028914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蒙阴家园 X3.4

© 2001-2013 mengyinjia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